英国儿童教育和中式教育的差别besky(2015/11/14 12:10:54) 点击:
46456 回复:
0 IP:
117.* * * 在中国,孩子摔一跤,家长都会很担心。而在国外,孩子摔一跤,家长就让孩子自己爬起来,让孩子觉得成长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在英国,政府很重视5岁以下孩子的学前早起教育,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务,出生到5岁,宝宝可以加入各个社区儿童中心的活动,妈妈也可以参加各种育儿的论坛和培训,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
但在中国,政府则没有这项服务,由此可以看出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中国是不一样的,智享城市APP也是为此而诞生,加入妈妈育儿粉丝社区, 一起组织发起各项儿童活动,让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充满乐趣,但是,有哪些不一样呢,各位妈妈们是不是迫切想知道,接下来就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发达国家英国妈妈育儿经验。各位妈妈们可以吸取经验或作为参考。
在英国,人们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不淡泊输赢,但更要享受过程
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据小编了解,不少移居英国的中国移民感触最深的是,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这事儿不合潮流,也不时髦。
不要妨碍别人
还有就是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有一点令小编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从小教育小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这其实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分水岭,也有人称为“对陌生人的道德要求”。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渗透这一思维方式。
就拿交规来说,为什么不管什么情况,路人永远都是先行的?为什么可见度良好时不能打开车尾雾灯? 别人超车时为什么要把远光灯改成近光灯?开车时如果考虑别人的处境,考虑可能会给别的道路使用者带来的危险,也就意味着考虑自己行车的安全。一部英国交规,处处体现着这个并没有明说的道理。
最看重的是友好
在英国人的眼睛里,看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不是友好,和他的职业、性别、收入、教育、私生活都无关。他们教育孩子从小要善待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等。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带孩子到农场去看看大自然,或者在自家的花园。
记得有次一个寄宿朋友家的孩子们养的乌龟巴里死了,对一条养了快三年的乌龟来说确实不容易了,孩子的妈妈让他们打电话告诉正在上班的爸爸这个坏消息,第二天还在附近的教堂举办了个简短的葬礼。上周,这孩子居然还夸张地做了个噩梦,说梦到巴里了,妈妈对他们解释说,生命总有结束的时候,但是巴里活得很开心,因为大家都爱它。不知道孩子们能明白多少,不过,至少知道这样的教育虽然在我们看来有些傻得可爱,却并没有错。
最重要的品质是勇气
英国人给世界的印象就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福格一样,是个一板一眼、严格遵守规则的英国绅士。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看了这些发达国家的妈妈育儿经,是否为自己的孩子成长感到担忧呢。智享城市APP的诞生,会完全解决您的后顾之忧,加入智享城市妈妈粉丝团,一起讨论和切磋怎样教育孩子,分享育儿经验,发起妈妈活动或儿童活动,让你的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再孤独,与国际接轨,得到最优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