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生活:英国动画的文化心理初探86scot(2013/1/30 21:15:11) 点击:
49612 回复:
0 IP:
139.* * * 研究一国的文化,角度之多难以一一指出,但不可否认,在成长之初接触的文化产品对初期文化环境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在电视和网络普及率颇高的今天,动画可以被看做早期启蒙教育的利器,并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因此动画在形成社会心理、社会环境、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英国,一个高傲而沉稳的国家,从一款简单的粘土动画《Shaun the sheep》(《小羊肖恩》),便可以管窥这个国家文化的某些侧面。
一、《Shaun the sheep》简介
《Shaun the sheep》诞生于2007年,这部黏土动画曾获国际艾美奖,是英国阿德曼动画工作室与英国BBC联合创作的动画短片集。该片以农场里的小羊做主角,没有任何对白,只有咩咩的羊叫和各种声音效果,包括带着典型的英式小圆眼镜的农场主也只能发出怪异的声音。这些小羊智商“超群”,会读会写、爱玩勇敢,在农场主看管农场时保持人类认为的“羊”的状态,在无人看管的时候才表现出他们非凡的智慧和幽默。观众则以上帝的视角观察这座袖珍巴别塔里羊与人的生活,看农场主在这个特殊的“楚门世界”如何笑料百出。
本剧的看点不仅仅在于哑剧,它更是一部出色的黏土动画。和木偶动画一样,黏土动画是定格动画的一种,它由逐桢拍摄制作而成。早期的黏土动画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需要拍摄者摆出造型和机位,不过在电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黏土动画也加入了电脑合成的成分。
之前提及的阿德曼工作室,正是黏土动画制作者的代表,这家世界顶级的定格动画制作公司的黏土动画作品颇多,包括:广为大众熟悉的《小鸡快跑》,风靡2005年度的《酷狗宝贝》系列片,《冲走小老鼠》等。该工作室导演Nick Park也是阿曼动画工作室的老板,为凑钱买一部八毫米摄影机而将整个夏天花在一个鸡肉包装工厂做苦工,每天上千只死鸡在生产线上流动激发他创作了《小鸡快跑》。
二、足球话题
足球是欧洲大陆颇受欢迎的运动,在欧洲它是全民的,几乎所有人都能在足球话题上点评二三。英国作为老牌足球国家,足球文化也相当浓厚,虽然在国际赛事(比如世界杯)里英国的豪门阵容并不总能为他们赢得比赛,但国人的足球热情绝不因贵族的没落而下降分毫。在《Shaun the sheep》第一集,一颗卷心菜引起了全农场羊们踢球的兴趣,连牧羊犬也加入到比赛中。黏土人物小羊们一招一式都有如足球明星,不难想象本集的制作团队对足球的热爱。本文并不热衷于讨论《Shaun the sheep》的黏土制作如何炉火纯青,而在于足球运动对于英国来说的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运动,甚至要将他放入如此复杂的动画制作中。观看此类动画的孩子从咿呀学语脑中就留下如此印象:一个足球就可以号召起一帮同伴。对比我国的动画节目,几乎鲜有将运动项目添加到剧情中,更奇怪的是,中国重视跳水抑或乒乓球绝不逊于英国重视足球,但从未有“乒乓小将”或是“游泳达人”之类影片公映。即使是近在咫尺的日本,也将棒球、排球、篮球改编为各种电视娱乐节目。中国的运动仅仅为竞技体育存在,工具性大于实用性,而在英国,足球文化已经渗透到趾间。足球将英国人凝聚在一起,跳水却将中国人分隔开来。
不仅在动画,即使在给成人观看的电视剧中,足球话题也不可缺少。例如英国情景喜剧《IT狂人》,其中有剧集提到,两个IT宅男从不看球,某次力图加入别人的社交圈,发现必须以讨论昨晚的球赛为话题才能与人成功交流,于是此二人强行记住通用的点评台词,比如“昨天的裁判真是太差劲了”、“昨晚的比赛不错,守门员有好几个扑救”之类顺利过关。虽然以戏剧性的方式收尾,但这段简短的画面从侧面反映出足球已经成为英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三、自嘲情结
如果说美国典动画夸张搞笑,那么英国的动画以自嘲为乐。自嘲需要勇气,更需要宽容,美剧和美国电影透着一股对美国自由民主精神的赞美,而英国却永远在拿自己开涮,自己的政府、自己的文化、自己语言。《Shaun the sheep》里,谢顶加高度近视的农场主曾多次几乎看到自己顽皮的小羊直立行走、爬上屋顶、偷吃零食,但每次都摇摇头,认为自己眼花。英国是个对艺术敬重的国家,小羊们也喜爱画画,他们把主人的画布一阵乱画,涂抹得面目全非。正当它们担心被主人发现,一辆锃亮的英国豪车郊游路过,小羊的画被当成抽象派大作高价卖出,皆大欢喜。英国的这种自嘲方式被称为冷幽默,冷幽默之所以冷是因为笑点包含了语境、文化背景等深层的东西。
前文提到的《IT狂人》中,其中一段Moss发现办公室着火、灭火器也着火时,愤怒地寻找制造商,“Made in Britain”的字眼赫然在目。此段剧情中国观众观看时,定哑然失笑,我们对“Made in China”有着更深的自嘲心理。同样的,从未看到中国的电影电视将中国制造的负面效果推倒前台。显然国人的民族性,或者说民族自豪感分泌旺盛,自我审视和批判精神在毛时代过去之后很少再提。
我们有时候觉得,不应该将负面的东西展示给孩子看。儿童读物里粉饰太平是最理所应当的。而《Shaun the sheep》作为一个儿童剧(实际上中国已经当做儿童剧引进了,播放时间在黄金时间以外)同样也内化了英国的批判精神,潜移默化地传递着自嘲、自讽的态度。这对儿童的成长并无坏处,我们不是目睹了一个个看着社会阴暗面长大的英国人长成了绅士或淑女吗?一个美国观众表示,他能理解讽刺,却难以理解英国人为什么如此喜欢自嘲。在美国的社会意识当中,自我推荐、自我推崇占首席地位,每个人作为个体必须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但英国的文化中,个人的意识没有美国强烈,我们所在社会总是由不完美的人组成的,既然不完美,就应当接受批判。当然自嘲并不意味着自我贬低,解构的表达更能让人头脑清醒,保持严谨的态度和作风。
不过,这个自嘲的“自”范围也不尽相同,英国人有时把自己作为英国的一员,有时是社区中的一员,有时又是地球上的一份子。英国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在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的第一章就让地球毁灭了,理由是,银河系空间规划委员会要在穿过地球的地方建造一条宇宙高速公路。是的,地球被强拆了。这就是英国自嘲式的冷幽默。
四、朋克摇滚
《Shaun the sheep》中,农场主总是边听摇滚边开着货车,农场的牧羊犬多数时间都带着耳机摇头晃脑的听着朋克音乐,经常听不见Shaun等羊捣乱的声音。一次偶然的机会,Shaun得到了一台唱片机,立刻在羊舍里开起了Party,所有的动物都跟着舞。此时打扮朋克的小反派猪们,把唱片换成了摇滚,大家立马摇滚起来。摇滚乐象征着反判与激情,这与我们印象中的英国绅士的形象格格不入,但正是这个以绅士风度著称的国家聚集了大批摇滚爱好者,每年在英国各地举办的音乐节,摇滚乐队占了很大部分。从形式上看,摇滚乐打破了传统的音乐形式,颠覆了音乐对于旋律的追求,转而追求节奏和歌词,用激昂的鼓点和深刻抑或怪异的歌词来满足听者的发泄欲。
在中国,摇滚乐早已被商业化,收编到敛财的音乐队伍中。而所谓的“地下”摇滚遭到各种限制,本质上也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对待摇滚态度的差异不仅是政府的问题,也是文化氛围的差异。前面提到,英国文化中的自嘲实际上也是一种批判,批判的态度是整个国家或民族对待事物的基本态度。而中国文化中,中庸、和为贵盛行,摇滚的颠覆态度威慑到了惯于中庸的文化,大部分对摇滚不抱任何好感的国人正是这种态度:太反动了。而事实上,在经济相对稳定的英国,摇滚和革命以及反革命基本没有瓜葛,听摇滚乐与打麻将一样是一种娱乐和排解的方式。朋克在英国则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大萧条,青年失业率极高,人们对现实不满,对制度乃至社会本身产生了怀疑。他们身着破衣烂裤,颈带狗项圈,身体打孔,无所不用其极地表达着自己被社会抛弃的不满,以此类态度为代表的朋克音乐也应运而生。这种音乐现在虽然不如70年代流行,却依然深入人心,英国的朋克音乐依然生命旺盛。回归《Shaun the sheep》我们发现,在3D动画覆盖全球,好莱坞式剧情来势汹汹的今天,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还在坚持着传统的美术动画。阿德曼公司的黏土动画体现出英国人对于传统的追寻和复古情结,虽然制作一部黏土动画工厂浩大,比普通电影至少多耗两倍的时间。其实,英国人也在追寻一条既能保护传统又不失时代感的道路,比如《Shaun the sheep》、《超级无敌看门狗》、《僵尸新娘》等定格黏土动画人物的模型中都加入了电子支架,人物的每个关节都可以活动,并通过电脑技术来达到人物表情等复杂细碎的动作。在对英国动画剖析的同时,我不能不对中国当前的动画事业发出感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原创动画进入低谷。日本动漫充斥银幕,欧美动画全线上映,唯独国产动画踟蹰不前。简单的剧情、空洞的表情、粗糙的配音,国产动画在黄金时间播出,享受着优越的政策,却依然无迈步向前之势,引来一片批驳之声。不管是近期上映的《魁拔》,还是红极一时《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国的动画如同电视节目一样,难逃“模仿”二字。我们总不忘剥下国外优秀剧集的外衣,填充“中国特色”内容的套路,以速度来满足效益。然而效益的飞速增长却让我忘了动画的主要受众——孩子的需求。我们的孩子喝着三聚氰胺的奶粉长大,承受这巨大的课业压力,连优秀的电视娱乐节目都难以接触到。一方文化育一方人。新一代人的成长中,文化环境赋予他们的,便难以根除,代代相传。
(作者简介:魏奇琦,女,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业务研究。)